关于举办2025年度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4-12-26 点击数:

各单位、部门: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25年度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预备通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创新课堂计划与创新课堂比赛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持续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现组织举办2025年度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

二、参赛对象

1.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师风良好的普通本科高校在职教师,均可报名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可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团队教师须有明确、合理的任务分工。

2.参赛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且2022年9月以来至少讲授一轮。

3.曾在往届创新课堂比赛中获奖的课程负责人,本次比赛如果以课程负责人身份再参加比赛,主讲教师和团队教师均不授予同等或者低等次奖项。曾经获奖的课程负责人,本次作为团队成员再参加比赛,若依托获奖课程参赛,主讲教师和团队教师不授予同等或者低等次奖项;若依托其他课程参赛,可以正常授奖。曾经获奖的团队教师,本次作为主讲教师依托获奖课程参赛的,不授予同等或者低等次奖项。

4.如果申报课程与已获奖课程同名,应提供参赛材料明显不同的写实性说明,经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推荐参赛。

三、比赛类别

校赛分新工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5个类别,鼓励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相关领域的课程教师积极报名参赛。鼓励各专业校级、省级一流课程及参与过第1-3批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的课程教师积极报名参赛。

四、比赛内容

校赛包括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

(一)材料评审阶段

材料评审由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和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组成。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占20分,满分为60分。

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 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成果(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目录格式详见附件2。

2.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二)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满分为40分,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提问交流。

注意:参赛教师所需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单位等透露参赛教师(团队)身份的信息。

参赛教师的最终成绩,为材料评审成绩与现场评审成绩之和。材料评审阶段和现场评审阶段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附件1。

五、比赛实施

各单位、部门组织选拔赛,并推荐1-2门优秀课程参加校级评选。1月6日前,请各单位、部门将推荐校级参赛教师的申报书(附件4)、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及支撑材料(附件2,主讲教师代表性教学获奖成果信息、人才培养成果证明材料等)、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需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推荐参赛教师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注意:提交的课程实录要与提交的教案、课件相对应)、推荐汇总表(附件5)发送至邮箱820674715@qq.com,除参赛视频之外的材料纸版签字盖章后报送长清校区办公楼B441。联系人:许威治;联系电话:89626356。

学校组织评审专家,对各单位、部门推荐参赛课程的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支撑材料进行综合评价。

校级现场评审时间为2025年1月7日(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1.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提问交流。专家在此基础上进行打分、点评,并结合参赛材料评审结果,确定最终成绩。

2.比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以教师团队形式参赛的,获奖团队被认定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3.教学创新比赛获奖纳入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认定和教学单位年度工作考核量化指标,获得优先培训和进修机会。教师工作部将对参加省级教创赛的选手和有意愿积极参加教学比赛的教师,做好专家指导、比赛课件打磨、课程专业录制等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请各单位、部门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把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比赛作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比赛品牌效应。

(二)精心组织

教学比赛已列入省教育厅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请各单位、部门高度重视,围绕全面推进“四新”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重点工作,做好比赛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严格把关

请各单位、部门认真审核参赛教师资格、参赛内容,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推荐单位、参赛教师承担相应责任。参赛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如出现参赛教师姓名或所在学校名称、校徽、标志性建筑物等透露参赛教师(团队)身份的信息的情况,取消比赛资格。

附件:

1.比赛评分标准;

2.比赛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3.比赛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4.比赛申报书;

5.推荐比赛汇总表。

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202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