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匠心,平而不凡 | ① 2024年优秀教师事迹展播

作者: 时间:2024-09-08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优良风尚,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拟推出“师者匠心,平而不凡”系列2024年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研室事迹展播。希望广大教职工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水平,争当“四有”好教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期推出2024年优秀教师事迹。

朱小杰:从教学一线到乡村前沿——用行动书写责任

朱小杰,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智能交互与体验教研室主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作为教师,他潜心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信息设计》负责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学能手。作为教研室负责人,他同教学团队齐心协力,成功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辅导学生获得专业重点比赛奖项50余项,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2022年以来,作为省派第一书记,他主动转换角色,扑身于田间地头,探索“非遗+创意”的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实现集体增收20余万元。

一、默默耕耘,潜心设计教学

作为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师,他认真研究艺术设计教学规律,探索信息化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2016年,他建成了学校的第一门慕课,对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2019年,他完成了校级教改课题《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对信息化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理论的研究。2021年,他的《信息设计》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探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他还注意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的总结,出版著作《交互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字体设计》、《网页设计》等规划教材。

在教学之外的时间,他致力于专业研究。参与及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社科、艺术重点研究项目等各1项,在《装饰》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3次。

二、凝心聚力,建设一流专业

2016年以来,他开始担任交互设计专业的负责人。作为科技与艺术的交叉领域,交互设计需要工作者不仅要擅长视觉设计,也要了解用户心理,还要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一方面加强专业学习,深入研究国际国内专业理论及实践发展动向,一方面踏实做好行业调研,通过走访业内一流企业、参与行业峰会切实了解业内需求。他结合学校优势,考虑生源基础,建设了符合交互设计人才培养规律、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让学生成为既有实践能力又有理论高度的全方位人才。

在人才培养中,他坚持实践教学,主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将交互设计领域中的关键赛事融入课堂,以竞赛的标准要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专业知识、锤炼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近年来,所指导的学生获得专业重点比赛奖项50余项;毕业生广泛就业于腾讯、美团、字节跳动等业内头部企业,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2021年,在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带领团队成功申请智能交互设计专业,为推动学院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科交叉,落实新工科、新文科的发展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转换身份,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1月,他被选为省派第一书记,入驻阳谷县刘李新村。他主动转换角色,将田间地头变成新的讲台,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中,从未有一天无故脱离岗位。他积极入户走访、联系群众,了解掌握村庄基本情况,利用专业优势,规范整理民生档案数据库,推进了数字乡村的建设。他利用数字手段,加强政策宣传,在防疫抗疫、二十大精神宣讲等重大活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认真调研,多方筹措资金,修缮完成下水道修缮1613米,铺设人行道1256平方米,道路硬化2200余平方米,极大改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

他发挥学校专业优势,联系师生设计创作贺年作品,在疫情肆虐的时刻让村民们过上红火的新年;他组织同学在假期中进村支教,研究乡村儿童美育的新路径;他深入调研当地传统手工艺,探索“非遗+创意”的产业发展方向,找准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结合点,给村庄带来活力和希望。

驻村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外在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内在驱动力又完全一致,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讲台上,他倾心尽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农村中,他勤恳踏实,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无论身在何处,他都牢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勇于攀登,无私奉献。

吕桂菊: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四有”好老师使命

吕桂菊,中共党员,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一流专业环境设计负责人、省一流课程负责人、省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省研究生优质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传统园林现代演绎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美丽乡村、特色小镇、风景区、滨水景观带等多项规划设计实践项目,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和学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坚守仁爱之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切教育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吕桂菊老师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份挚爱,促使她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并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和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设最好的教育氛围。近三年来,吕桂菊指导学生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项30余项,多次获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毕业生活跃在全国毕业生活跃在市政建设、文旅策划、乡村振兴、景观建筑、庭院空间等各领域,并受到高等学校、设计院所、政府单位和项目建设方的一致好评。

二、坚守初心使命,落实专业教学内容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吕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方面勇于开拓、一丝不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热爱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她主讲课程的《中国古典园林现代演绎》获评国家一流课程和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获评山东省教育厅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公园设计》课程被评为校级定制课堂项目。

三、坚持知行合一,开展典型实践活动

吕桂菊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她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她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对空间设计与文化感知两个方面基本技能的提升,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传承与共栖共享、特色课程与温度教学、自然教育与艺术乡建、城市更新与艺术赋能、平台搭建与共促发展、自然教育与校园更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研室主任,她带领的景观教研室荣获“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荣誉称号。

四、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吕桂菊老师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坚持通过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形成多主体协同、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打造景观专业产教融合发展新样板,培养学生强核外拓的专业能力和一专多能的就业优势,先后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园林集团、山东天元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植觉空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元合创智、上海晓江南有限公司、一泽一浩(上海)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紧密联系,聘请产教融合导师20余人,全面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校友座谈、进驻项目、参观企业、工作坊、定制课堂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坚持以研促教,落实教研相长

吕桂菊老师积极申请教研、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升。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与实践项目,又推动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她出版教材5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教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及地方横向项目20余项。

商长虹:艺术与育人同向而行

商长虹,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造型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负责人。1997年于鲁迅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任教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一、科研创作

履行当代艺术工作者的义务与职责,以当代艺术创作方式为国家形象建设尽献自身力量。多年来遵循“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彰显国家的文化魅力、价观念和精神特质" 的创作原则,个人雕塑创作以助力塑造“更加积极、自信、开放的国家形象”为主要创作目的,作品获得国家与业内的一致认可。九件作品连续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个人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并获表彰;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展览;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国家级、省级美术馆与艺术机构、高校与社会单位等收藏。

二、授业有获

专业教学坚持以“古典精神”和“现实主义”为基本的艺术主张,将具象写实雕塑语言教学系统化,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牢固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突出人文情怀和艺术情感,引导师生在参与创作项目中做好行业设计、增强社会责任。近三十年来高标准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指导学生获奖十余项,其中所指导的学生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四件,获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三等奖、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提名奖、中国第十一届陶瓷艺术大展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优秀奖等。所指导的学生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专业建设

作为学校雕塑专业负责人,注重本专业高质量发展,雕望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专业。建立本专业独立奖学金体系,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并运用专业优势开展本专业横向课题建设工作。2022年联合我校雕塑专业1997级优秀校友、上海有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国强先生成立“雕塑有尾奖学金”,用于奖励品格优秀、勤奋好学、学业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学生,为学校建立、实践、完善校友奖学金制度开辟了通道,也为雕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艺融大爱

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文化事业、运用自身职业能力去奉献社会,传播爱与美。2018年以青岛器官捐献事业“代言人”女孩小九月为原型义务创作纪念碑雕塑《九月天使》, 并于青岛东海岸落成。近年来,青岛社会界以《九月天使》雕塑为核心联合培育打造了“九月天使”公益品牌,组建了颂扬大爱宣讲城市文明的志愿团队、成立了青岛红十字大爱有声志愿服务队等,推动了器官捐献业走进公众视野。雕塑《九月天使》所处之地已经成为众多关注城市文明和器官捐献事业的爱心单位、市民的打卡热点场所,吸引着众多市民在了解城市雕塑美学知识的同时,被九月天使无私奉献精神感召,关注于遗体器官捐献事业。

张牧:融科学之智,绘艺术之美:理论与实践并驱

张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新媒体艺术教研室副主任。兼任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新媒体艺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委员、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委员等。

一、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张牧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调查中,90%以上被评为优秀。2023年以来,他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新形态教学改革模式,开设AIGC智能生成艺术、产品微交互设计等专业课程,辅导学生进行多项人工智能相关艺术创作。任教9年来,承担国家级一流水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专业的相关申报与建设工作,负责参与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课程《影像装置设计》荣获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二、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自踏入教育领域以来,张牧老师投身教学九年,秉持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不懈追求专业理论的深耕与实践探索的紧密结合。张牧老师先后带领学生参加了北京圆明园夜游新媒体装置设计项目、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设计工程等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磨砺技艺,拓宽视野。在张牧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设计大赛、全国好创意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新媒体艺术大赛、高新视频创新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16次,荣获泰山设计杯比赛获一、二、三等奖6次,他本人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为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三、力学笃行、提升能力

张牧老师紧密依托学校独特的学科专业优势,注重交叉学科领域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AIGC为新媒体艺术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体感交互设计在新媒体直播中的应用》、《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的特点》3篇,EI论文5篇。撰写《AIGC新媒体艺术创作》等教材3部。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研究1项,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光环境交互设计与山东夜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研究》2项,主持、参与厅局级项目研究10余项。获国家级专业比赛一、二、三等奖10余项,省部级、厅局级一、二、三等奖若干,多次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展览。

四、身体力行、为人民而设计

在繁忙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余,张牧老师始终秉持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参与并贡献于学校各项重大社会服务项目。2015年,进入山东省蓝黄区域展馆项目组负责影视、交互设计等相关工作。2018年,参与45周年校庆工作。2022年,参与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山东展区的设计搭建工作,设计方案被商务厅采用,并广获好评。2023年,积极投身学校50周年校庆工作,被评为50周年校庆工作先进个人。

冯玉娟:教育使命与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冯玉娟,中共党员,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师,现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体育教研室副主任。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心理咨询师。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实践经历,工作中严于律己,任劳任怨,积极主动,表现突出。

一、立身教书育人,推动教学创新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冯玉娟同志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育创新,开设了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体育特色课程,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关注设计专业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2023年带领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上进行太极拳课程教学效果展示,获得好评;2023年带领学生参加山东省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步球比赛,获学生集体组二等奖;主持校级一流课程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学校线上一流课程立项建设1项目。

二、提高科研能力,助力学科发展

立足学校的学科布局和学科专业特点,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和教研工作。近三年分别出版学术专著《现代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1部;参与发表SCI期刊4篇;主持山东省艺术学重点课题《北宋苏汉臣婴戏图的体育类型及体育价值观研究》、《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博物馆文化遗产知识转移绩效实证研究》并顺利结项;参与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课题《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时代内涵》,荣获中央统战部统战理论政策创新成果全国一等奖、省级特等奖;科研论文《HIIT训练中的情感反应测量》参加第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报告会,获山东省教育厅二等奖;2023年12月为学生开设《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之美——美美与共》讲座,引导学生实践创作思路;参与校级立项课题3项,共发表学术文章20多篇。

三、坚定初心使命,党建引领教学

作为公共课教学部第二党支部书记和体育教研室副主任,冯玉娟同志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为师生服务,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与马克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研讨会”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等,以党建引领教学,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共育。2018年获校级“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22年获校级“三八红旗手”称号。

四、主动付出奉献,服务学校发展

冯玉娟同志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作为队员参与2022年山东省教育工会“校长杯”乒乓球比赛、2023年山东省教育工会“校长杯”羽毛球比赛、作为裁判员参与2024年“山东省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受邀在学校举办的2022年“声誉、文化价值与设计的软实力”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八段锦表演等;兼任山东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推进校际合作。

来源:教师工作部

责编:于桢超

编审:王伟杰

终审:孙磊、王国燕